九韶之类的著名乐曲,演奏于广漠的原野,鸟儿听见了腾身高飞,野兽听见了惊惶逃遁,鱼儿听见了潜下水底,只有人听见了,相互围着观看不休。
鸟的习性习惯于从容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(资料图)
人、动物、植物之间有很多重大或者微小的不同之处,他们的生性、习性、经历、环境因而也不一样。所以针对不同的对象,要做成好事,就不能想当然地千篇一律地行动。
好心只是办成好事的前提,要办成好事,还需要其他条件。离不开顺应宇宙万物的本性,离不开遵循人、事、物的发展规律,离不开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。
庄子在《天地》中,用树木比喻人的本性。百年的大树,剖开后做成酒器,再给它绘上青黄二色的花纹,剩下的余料都被抛入沟中。拿制成的酒器同沟里的余料相比,自然有美丑的差别,但在失去了原有的本性这一点上,两者是一样的。
庄子在《天地》中,用树木比喻人的本性。百年的大树,剖开后做成酒器,再给它绘上青黄二色的花纹,剩下的余料都被抛入沟中。拿制成的酒器同沟里的余料相比,自然有美丑的差别,但在失去了原有的本性这一点上,两者是一样的。
不论是被制成了精美酒器还是被废弃,这些木料最后都同样丧失了本性(资料图)
只有尊重、保全并且按照人、事、物的本性、本质来分别对待他们,才能让他们各归其位,各得其所,各行其道,各成其功。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
现在一些园艺家为了做出千奇百怪的盆栽,而把花卉从幼苗时期就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模子里,改变了它固有的生长状态。对愿意观赏它这种形态的人来说,这当然是好事。但是对花卉本身来说,是否是好事呢?
人工培育的盆栽被故意塑造特定的形状,其实也是违反其本性的(资料图)
孩子的教育、员工的管理何尝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呢?在自然生长与人工修剪之间,在先天生性与后天习性之间,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,如何才能恰如其当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?让他们得到最适合的发展,从而实现自我?
是道家尤其是庄子看待这件事,绝对会是不加提倡的。庄子认为,名义的留存在于符合实际,合宜的措置在于适应自然,这就叫条理通达而福德长久地得到保持。
如何由好心做成好事?思考其中的道理,既可以用来具体做事,也可以广泛运用于人生规划、人员管理、孩子教育、员工培训等大的方面。什么才是最正确的做法?值得人们深深思考。
※图文来源腾讯道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原作者道诚(编辑:灵瑾)
道教,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,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,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、得道成仙、济世救人。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。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,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。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,益州(今四川)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。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。老子李耳(太上老君)是唐室先祖,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。
道教,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,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,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、得道成仙、济世救人。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。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,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。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,益州(今四川)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。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。老子李耳(太上老君)是唐室先祖,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。
↑↑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